作者:子非鱼
【资料图】
01
泉州GDP负增长
一季度,工业十强城市之一的泉州,GDP负增长了。
有趣的是,发布这一消息的不是泉州本身,而是通过宁德市发布的“1-3月份福建省及其设区城市各项指标完成情况”获悉。
泉州一季度GDP为2543.02亿元,同比下降1.8%,是24个万亿GDP城市中唯一一个负增长的城市。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泉州怎么了?
其实,你细看会发现,传统的工业强市,大多数一季度表现都不够好。比如工业三强之一的苏州,一季度表现也不尽如人意,导致排名被成都超越。
上海、北京、广州的表现也差了些。
此外东莞、福州增速也大幅跑输了全国4.5%的平均增速。
无论是泉州的负增长,还是苏州、上海、北京、广州、东莞的GDP跑输大盘,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工业增加值失速。
相反,几个经济表现抢眼的城市,比如一季度GDP增量全国第一、增速领跑一线城市的深圳,一季度GDP增速领跑万亿GDP城市的西安,一季度GDP增速领跑直辖市的天津,工业增加值都很亮眼。
数据显示,一季度泉州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了10.4%,福州下降了8.8%,北京下降了7.4%,上海下降了0.4%,广州下降了5.8%,苏州下降了2.7%,东莞下降了5.1%。
反观深圳、西安、天津,一季度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了4.5%、11.6%、3.1%。
02
工业、出口成为各城市的胜负手
除了工业增加值的增减改变了万亿GDP城市增速外,出口也是关键因子。
中国出口第一城的深圳,一季度在海关总署的统计口径中,如果按照出口商品按货源地进行划分,2022年出口商品总值排名前10的城市依次为深圳、苏州、上海、东莞、广州、宁波、金华、佛山、无锡和青岛。
同时,深圳的出口商品总值增速位居第一,天津第一。
反观上海、苏州、东莞都在下降。
2023年一季度中国出口贸易重镇增速/搜狐城市制图
泉州没有在统计之内。但透过泉州市统计局披露的数据可以看到,1至2月份,泉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了6.6%,进出口下降了13.7%,其中出口下降了14.3%。
一季度,泉州市进出口总额626.92亿元,同比增长3.0%,比1-2月加快16.7个百分点;其中,出口467.06亿元,增长0.3%;进口159.86亿元,增长11.6%。
整个一季度泉州市的出口已经由负转正,可见出口在3月份已经大幅改善。
但工业增加值整个一季度比前两个月跌幅还要大,说明泉州的制造业仍受到了很大困扰。
泉州,主打的是鞋服产业。晋江、石狮都是全国知名的鞋服产业基地。我们能够知道的大多数国产鞋服品牌基本都来自泉州,比如安踏、特步、361度、匹克、乔丹、鸿星尔克、贵人鸟、德尔惠等等。
但是从海关总署披露的数据来看,1至2月份,全国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以美元计价,下跌了14.7%,鞋靴下跌了11.6%。
在一季度全国出口由负转正的背景下,以美元计价,服装与衣着附件、鞋靴仍在下跌,分别下跌了1.3%、0.2%。
外贸是拉动制造业快慢的最关键力量。也是导致泉州GDP一季度失速的主要原因。
好在,我们从数据中已经看到,无论是工业增加值,还是出口,泉州3月份已经在快速修复。
然而,泉州需要在这场角逐赛中,认清楚一点,那就是产业过于单调。
虽然泉州仍是工业十强城市之一,但过度集中在服装、鞋靴行业中。
这些产业技术含量不是很高,所以对成本也更敏感,需要便宜的土地、劳动力等要素,在这种背景下,产业外溢到东南亚的情况就比较多,对泉州的影响也就比较大。
在万亿GDP城市中的排名正在逐渐下滑。
同时,在福建省内坐了多年的第一宝座,也在2021年被福州取代。
在万亿GDP城市中,泉州的竞争力其实已经不如佛山、东莞、南通等城市。
泉州在布局新兴产业的路上,已经慢了一拍。
高新技术企业不足,如电子信息,互联网、软件业,新零售,高科技等行业太少,还是主要集中在传统的鞋服,食品,化工,石材,卫浴等方面,创新能力弱。
当然,这主要是福建省有意强化省会福州产业的结果。
相比于泉州,福州的数字经济、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等都比泉州要强,这是福州注定会超越泉州的关键。
03
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在之前分析山东省的文章中,我就强调过:
在快速发展的世界中,没有任何一个产业是牢靠的,要紧跟时代步伐,紧随科技步伐,利用科技的力量赋能自身的产业升级,跟随时代的改变而改变,才能立于潮头之上。
曾经辉煌的美国底特律、英国的利物浦、中国的玉门与鹤岗等等城市,都是没有在最该实现转型的时候转型,成为了衰弱的典型。
尽管如今的泉州仍是工业十强城市,仍是GDP万亿城市,但如果不升级产业,丰富产业,力爪新兴产业,20年后还能保持住这个位置吗?
过去依赖的鞋靴、服装等轻工业,技术含量并不高,是一个很容易被取代的行业。
最关键的是,随着国内人工成本不断增加,成本递增,这些服装企业为了寻求更低的成本,会将企业逐渐转移至东南亚地区,届时泉州该怎么办?
这世上,什么都会过时,唯有技术创新不会。
以深圳来说,过去四十多年的发展,并不是一直都被大家看好。2002年一篇《深圳,你被谁抛弃》引发了民间热议。
那时候的深圳遭遇了城市空间瓶颈和技术瓶颈,那时候的深圳和东莞,遍地都是山寨品。但是,深圳痛定思痛,全力加注产业升级,并成功走上了科技创新之路,最终成为了中国的“科创之都”。
深圳过去四十多年的发展历程,最初是依靠出口代工,依靠“三来一补”的加工出口特区,开启了城市化序幕,并积累了原始资本。深圳当年作为经济特区,其实没有获得多少中央财政的加持,中央主要是给予了政策,让深圳放开手脚闯。
在积累了原始资本和原始技术之后,深圳迈向了“深圳仿造”阶段,也就是山寨阶段,当时华强北的山寨电子产品遍地都是。但仅靠模仿别人,永远只能跟在别人屁股后面。
于是在2005年深圳提出了“四个难以为继”,也即土地空间难以为继、资源能源难以为继、人口承载力难以为继和环境承载力难以为继。所以,从这一年开始到2019年,深圳逐渐升级产业模式,摆脱以往的复制模式,走向自主模式,迈向了“深圳制造”。这段时间内,深圳土生土长的企业华为、腾讯、中兴、大疆、比亚迪在世界舞台上崭露头角。
2019年深圳被冠以“双范”城市,经济动力再次转型,由“深圳制造”升格为“深圳智造”,并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其实早在“深圳制造”过程中,深圳已经积累了强大的创新能力,在2019年之前深圳就被视作中国的科创之都。我们都知道,过去几年深圳的PCT国际专利数量始终位居全国第一。中国现在很多的科技创新产品,都是从深圳走向全国的。
正因如此,去年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推广借鉴深圳综合改革试点首批授权事项典型经验和创新举措的通知》,明确提出:
为进一步发挥试点的示范带动作用,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相关方面在前期有关工作基础上,对深圳综合改革试点的新进展新成效进行深入梳理研究,形成一批典型经验和创新举措,鼓励各地结合实际认真学习借鉴。
见贤思齐。
对于困在产业转型路上的城市,需要向深圳看齐,城市掌舵人要多来深圳进行交流,并鼓励民间企业家们与深圳的企业家进行交流。
取长补短,才能在未来的城市角逐中,走得更稳健。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