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垃圾分类,一头牵着民生,一头连着文明。近年来,淮安市按照“市级统筹、县区主体,部门参与、街镇实施,示范引导、企业运营”的思路,重抓城乡生活垃圾分类这一民生“关键小事”,不断引领文明新风尚。目前,全市共创成省级垃圾分类达标小区397个、省级垃圾分类全域试点镇街11个、市级垃圾分类全域试点镇街38个,实施强制分类机构1844家,垃圾分类集中处理率达99%以上,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抓全程强管理,夯实工作基础。按照全市“一盘棋”工作思路,市级统一明确目标及节点计划,市、县(区)、镇(街道)三级联动,全域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全市998个居民小区规范配置垃圾分类投放设施,建成分类收集房659个、可回收物智能收集箱300余处,1844个公共机构分类投放设施完成规范提升,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建成餐厨废弃物处理场2座,日处理能力355吨;建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4座,日处理能力3525吨,实现“全量焚烧”目标;建成大件垃圾分拣中心6座、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厂4座。
抓重点强弱项,打通难点堵点。聚焦垃圾分类源头减量重点环节,分别出台商超、市场、宾馆、饭店、公共机构等分类减量工作方案,把推进生活垃圾分类与开展“光盘行动”、施行“禁塑令”等结合起来,推广使用竹篮子、布袋子,树立绿色新风尚。
推进城乡综合性、一体化生活垃圾转运站建设,逐步关停规模小、设施旧、功能差的转运设施,2022年新建5座垃圾中转站,新增餐厨废弃物处理能力100吨/日。突出“一老一小”,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组建垃圾分类宣传攻坚队,在上班时间进机关、入企业、到课堂,下班时间进小区、敲房门、入厅堂,进行面对面宣讲、动员,去年累计开展各类宣传活动7650余次,发放宣传手册10万余册,省级达标小区入户宣传达到全覆盖。
抓习惯造氛围,引领文明风尚。全年开展“垃圾去哪儿”环卫体验之旅、小小志愿者争做垃圾分类指导员、家庭垃圾分类微拍大赛等各类主题活动89场,参与人数2万余人,全市学校生活垃圾分类开展率、投放设施覆盖率、教育普及率均达100%。各县区组建志愿者队伍,招募垃圾分类志愿者1万余人,打造“为爱启航”“银辉宣讲团”等志愿服务品牌,推进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利用户外大屏、建筑围挡等发布垃圾分类知识,开通有轨电车“垃圾分类宣传专列”,并通过215个候车站台、26辆公交车车身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全市共建成4个垃圾分类宣教基地、50余个街头或小区宣传阵地。
■通 讯 员 刘玉芹
融媒体记者 王妍妍
关键词: